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抵挡不住青春的脚步。近日,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筑山河,丹心向党”暑期三下乡实践服务团走进重庆涪陵龙潭镇“菜臻多”蔬菜种植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上了一趟生动的乡村振兴思政实践课。

图1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龙潭镇地处涪陵西南边缘,群山环抱,绿水青山,“菜臻多”蔬菜基地坐落于涪陵龙潭镇义和村,是重庆涪陵最大的鲜蔬种植基地,占地2000余亩。走进基地,瓢儿白、水白菜、丝瓜、茄子、番茄等各类蔬果藤蔓成行,长势喜人,异常抢眼。基地运用智慧灌溉、覆膜保温、温湿传感监控、环境调控等现代农业技术,为作物营造理想的生长环境,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基地负责人黄老师介绍道,基地高密度种植番茄,每亩达到1800多株,通过施用自配的高氮、高钾肥料,单株番茄可稳挂3果,糖度提升、储期延长;丝瓜每亩种植可达2000多株,单株可达15斤左右,花期从25天可缩至12—15天,一年可收9茬,土地利用率翻了几番。另外,紫白双色茄子、可生食水果辣椒也错落其间,既丰富市场选择,也为园区筑起多元抗风险的“彩色城墙”。

图2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丝瓜特性

图3与实践团成员分享基地成果
在敞亮的番茄实验基地,实践服务团成员们体验到了农业科技的前沿探索。该实验基地利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通过精准的系统调控,让每一滴水、每一粒肥都“精准适配”作物的生长需求,真正实现了“按需供给”的科学种植模式。这里不仅种植了传统的番茄品种,还引进了日本的先进番茄品种,开展新品种试验。这些新品种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改良,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仅口感更加鲜美,而且在营养价值和抗病性上也有显著提升。成员们现场品尝这些特色番茄,感受到了科技赋能农业带来的独特魅力,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基地负责人黄老师表示,下一步将把改良种源推向周边村镇,同步开展农民夜校培训,让好品种、好技术、好收益扎根巴渝泥土。

图4与实践团成员分享灌溉技术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成员们也走进田间,开展了沉浸式体验活动。成员们在菜农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处理番茄藤蔓,根据指定的标准化流程处理植株。正如菜农提到的“现在蔬菜栽培技术和设施越来越完善,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自己动手操作,才能从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

图5与实践团成员讲解培育经验
红心向党谋发展,科技兴农促增收。在“菜臻多”蔬菜基地里跃动的实景,是乡村振兴大路上铿锵的足音,生动诠释了“现代示范农业”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同学们意识到,要保障城市“菜篮子”的丰盈稳定,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这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重庆交通大学材料学子也将铭记“服务乡村,科技可为,青春当有为”的初心使命,以专业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巴渝大地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