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至19日,CHINA ROCK 2025第二十二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在雄安新区隆重召开。本次学术年会以“AI赋能岩石力学与工程” 为主题,设立“主会场+中心会场+卫星会场” 三级联动模式,旨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促进高校学术交流。

为深入推进党建与学术深度融合、打破时空界限、以高水平学术活动赋能师生成长,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推荐,材料学院凝聚砼心党支部、材料·青春之约学术平台、重庆物理学会交通与应用物理专委会、河海学院地质教工党支部联合承办了CHINA ROCK 2025第二分会场-重庆交通大学卫星会场工作。活动累计吸引200余人次师生集中观看了学术年会开幕式、主会场主旨报告、分会场学术报告及闭幕式,与雄安主会场同步聆听AI赋能岩石力学与工程相关的前沿报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此次学术年会的育人价值,将其作为“党建+学术”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10月18日上午,凝聚砼心党支部书记黄诗渊副教授带领师生共同观看开幕式直播,开幕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师生在肃穆氛围中深刻感悟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与报国情怀。雄安主会场嘉宾云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及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理事长汪发武院士、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副主席Ki-Bok Min教授、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丰东等专家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各位嘉宾一致强调,本届年会秉承“开放、共享、创新”的举办理念,高度关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展望了AI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与工程防控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在随后进行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康红普院士与邵建富院士共同主持。来自国内外的多位知名学者依次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教授探讨《公路生命线工程—地灾预报AI大模型分析系统》;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Robert Zimmerman教授就《裂隙岩石水文若干未解问题》展开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川教授报告《隧道抗震分析方法与穿越活动断裂带对策》;葡萄牙岩土工程协会前主席Alexandre Pinto教授介绍《葡萄牙海岸悬崖风险管理与加固对策》;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教授阐述《滑坡预警预报理论与实践》;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Ismet Canbulat教授分享《塑造未来:人工智能增强的地学与工程三维可视化》;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楚剑教授则聚焦《裂隙岩石与粗粒土生物注浆技术》。多场报告内容前沿、视角多元,呈现出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10月18日下午及19日上午,第二分会场分别进行了国际专场、地质体随钻测试新技术专题及研究生论坛,来自清华大学赵志宏副教授、西南石油大学马天寿教授、重庆大学庄丽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岳中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岳中文教授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AI赋能青年岩石力学工作者创新与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地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成果,充分展现岩石力学智能化的最新进展与青年学者的创新活力。
10月19日下午,师生集中观看了主会场系列主旨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金衍教授分享《深层地质结构体力学研究进展与实践》,日本工程院院士陈光齐教授探讨《从数值模拟到智能建造:AI赋能岩石力学的实践路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志龙教授阐释《城市生命线系统韧性规划探索》,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Jordi Delgado Martín教授介绍岩石断裂韧性的最新评估进展,同济大学张丰收教授汇报《东部近海玄武岩CO₂快速矿化封存研究进展》,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Giang D. Nguyen教授则从能量原理角度分析岩石断裂与破碎的试验与建模。主旨报告结束后,闭幕式由北京大学黄辉研究员与同济大学周洁教授共同主持,举行了“第十六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奖”与“第十届青年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创新创业大赛奖”颁奖仪式。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本届以“AI赋能岩石力学与工程”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盛会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卫星会场的成功举办是凝聚砼心党支部深化“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实践,通过党建引领与学术前沿的双轮驱动,有效拓展了师生学术视野,强化了科研报国信念。党支部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在科研工作中勇攀高峰,以科技创新服务交通强国建设。